商标申请
老字号王致和维权的启示
前文我们讲了迈克尔乔丹同中国乔丹体育的商标争议案、苹果同深圳唯冠的iPod案以及代理域外品牌等案件,从中我们知道商标的重要性。做商品贸易,用产品打市场必须要有自己的商标,世界上通常的做法是保护以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对于后来的商标无论你是在先使用与否,都不允许进入该国市场。所以,上述三个案件都是以在先使用败诉而终结,无论你在其他国家是多么的知名!
同样的道理,中国的品牌进入国外市场必须在该国申请商标注册,否则不允许进入该国市场。而在国际注册方面,国内多数企业都没有意识,包括很多历史百余年的老字号品牌,因为产权意识滞后导致很多老字号品牌在国外被抢注,例如同仁堂、狗不理、王致和等。今天我们通过王致和德国商标抢注案谈一谈商标国际保护的问题。先看多年前人民网的一篇报道(节选):
王致和案折射维权三大难
对手玩“拖字诀”,诉讼像跑“马拉松”
七个阶段、两级审判、两年零三个月,王致和海外维权第一案的胜出并不轻松。王致和2006年准备开拓欧洲市场时惊讶地发现商标在德国被欧凯公司抢注,对方是一家华人经营的超市。根据国际惯例,如要开拓国际市场就要先行注册商标,特别是在欧洲又有其特殊的环境,在欧共体同盟一个权利人的注册不限于一个国家,在德国的“王致和”商标注册受阻甚至在欧洲的市场都会受到影响。在1991年就打过中国知识产权第一案“一元钱”官司的王致和深知其要害,于是他们先试图和平解决,在遭遇殴凯不理不睬的情况下,无奈又勇敢地举起了法律武器打官司,这一打就是820天。
2007年1月25日,王致和向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递交起诉书,次日法院正式受理。同年11月,一审判决王致和胜。二审的时间更为漫长:2008年2月25日,殴凯提出上诉,慕尼黑高等法院最初定于9月25日开庭,后经殴凯提出延期申请改在了2009年1月22日,这是德国法律给予的最大限度延期,这也是大多数老字号最怕的“拖字诀”。王致和被拖到了2009年4月23日,最终胜诉:殴凯公司不得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否则将处于25万欧元的罚款或六个月监禁,判决殴凯公司注销其恶意抢注的王致和商标。
王致和在两年多来消耗的精力可想而知,另外一位国营老字号负责人私下说,最怕在国外打侵权官司,拖得你特别难受,去一趟国外处理官司至少十天半个月的,日常工作太受影响。
文化差异大,得先跟律师普及“老字号”
在中国提起全聚德、王致和、狗不理几乎人人知晓,在国外恐怕就鲜为人知了,跨越巨大的文化鸿沟成为老字号海外维权起步难的关键门槛。
王致和总经理王家槐告诉记者:“我们打这次官司最大的难点就是文化差异”。他解释说,首先得让我们自己的德国律师明白什么是老字号,让他了解王致和的历史背景,让他知道王致和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否则德国律师和法官都很难理解一个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辞辛苦地来德国打官司。王家槐说这个过程是无奈的却也是必需的。王致和中方律师王洪青则从专业角度解释:“首先要消除认识上的偏颇,如果在国内老字号被侵权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在国外打侵权官司首先要让法官明白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人为地恶意抢注,而他又怎么可能了解王致和这样的老字号呢?”
在审理过程中,殴凯就充分利用这一点,提出王致和的标识是通用的“中国古代士兵头像”,不具备专属性。“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可在德国法官那里就不一定认为没有道理”,王洪青说。
上世纪末,天津狗不理在海外维权时就曾遭遇尴尬,国外律师和法官怎么也不理解,“狗都不理的包子能是什么好吃的,还家喻户晓?”显然,对方是从字面上曲解了狗不理,中华老字号的特殊文化韵味还需要更好地解读和推广,避免在未来的海外侵权案中吃哑巴亏。为了给对方普及老字号知识,王致和下足了功夫准备材料,一审时呈堂的书面材料有一尺多高,放在桌子上都快把人脸挡住了,这阵势把德国法官吓了一跳,自称从来没见这么多材料。王家槐告诉记者,两年来前前后后整理的书面材料摞起来有一米多高,比我们整理王致和的历史还费劲,要是在国内打侵权官司肯定不用这么费劲证明自己。
卡点收代理费,律师请客不敢去赴宴
长期处理北京老字号维权的高默克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负责人王洪虎告诉记者,老字号回避海外维权一个直接原因是诉讼的周期长律师费用高。
拿王致和来说,他们聘请了中德两国律师各三名,其中德方代理律师沃尔夫冈每小时收费260欧元,其余两位的身价分别是200欧元和180欧元。特别一提的是,德方律师收费可不是以出庭辩护、取证来计算工作时间,就是写邮件发传真都是按小时收费的。
2007年王致和总经理王家槐和中方律师王洪青一行来到德国,与沃尔夫冈见面准备一审,在一间小会议室内大家聊了不到两个小时,“没想到回来不久,人家就把账单发过来了,计时准确到分钟,加上传真费接近一万元人民币”。按照国内惯例,律师既然接了案子和当事人见面沟通是必要程序,根本不可能再掐点收费。王洪青调侃说,后来他们要请吃饭,我们都有点怕了,万一席间再说起官司计起费用来可就不是一顿饭的钱了。外国同行的待遇让王律师格外羡慕,这却令老字号企业望而却步。
据王家槐介绍,整个官司支付给德方律师的费用两万欧元左右,企业可以承受。实际上,是因为大量的耗时耗力工作由中方律师承担了。
王致和案相关视频:http://tv.cntv.cn/video/C17604/fd8e5f02e0ab47b0980635ba39e0f7b0
在一众被抢注的老字号案件中,王致和的案例是很有代表性的,不仅因外王致和打赢了官司,更是因为它反映了我国企业国际维权的现状。因为国内企业产权意识滞后,加上各国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差异,导致海外抢注我国知名商标简单同时我国企业海外维权难的现状!国内企业的大多思维是等做大了再申请注册商标,或者做大了再跨类保护,总是看到结果再行动,而不是预见性的有选择的提前注册保护。相比而言,国外总有一批人或公司经常瞄着国内市场,一是针对老字号,一是观察有潜力的品牌,他们总是提前在所在国申请该品牌商标,等到国内品牌开始进入该国时,同你打官司,高价出售抢注的商标。据有关调查,海外中国商品的代理商、国际炒家和个人是抢注我国老字号和知名品牌的三个主要群体,在国外只需注册一个对应的英文标识,加上中国商品未进入该国市场前其国民对中国商品中文名字知之甚少,所以海外抢注我国知名商标非常容易!王致和之所以胜诉,一方面是抢注者是王致和在德国的代理商,所以涉及主观恶意抢注;另一方面是王致和投入人力财力真心的打官司。因此才能胜诉,而同被抢注的其他企业却选择了沉默!
从这个案件来看,我们从事或者打算以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一定要有商标保护的超前意识,国际商标注册虽然比国内成本高不少,但是滞后注册,往往会遇到王致和们这样商标被抢注的情况,到那时就不是少许金钱的问题了。海外维权费时费力还要耗费大量金钱,并且不利于企业品牌声誉,到那时代价就非常巨大了。如同苹果和深圳唯冠以6000万美元才得以和解!因此,在做起全球贸易之前,可以在几个重要的市场率先申请商标注册,至于其他的市场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逐步的提前注册,这样既可以前期投入适当的控制,同时又避免出现商标被抢注的情况。
大企业的经历给诸多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带来启示:着眼未来,立足现在,从企业创立之初就应该建设自己的品牌。我公司专业代理商标曹县商标注册、单县商标注册、成武商标注册、巨野商标注册、菏泽商标注册、山东商标注册,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代理服务和专业的品牌维护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商标使用和品牌建设的难题。